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政府

政府信息公开

高“质”稳“量”提供就业服务——乌鲁木齐精准施策挖潜就业市场稳就业促就业
2024-08-01 10:53   来源: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/乌鲁木齐晚报   (点击: )

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史传芝

招聘会现场设置简历诊断区,助力毕业生打造硬核“敲门砖”;举办线下招聘会的同时开展直播带岗,方便无法到现场的各类求职者线上求职;举办专场招聘会,让供求双方精准“奔赴”;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,将岗位送到“家”门口……
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。今年以来,乌鲁木齐坚持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,多措并举、多方着力深挖就业“蓄水池”,不断丰富就业服务形式,持续升级就业服务质效,努力提供质量更优、覆盖面更广的就业服务,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开拓高质量就业空间,实现了我市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。

架桥铺路——创造有利条件让供求双方有效对接

7月30日,家住友好商场附近的张佩来到位于南湖西路99号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楼大厅,想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。

今年5月,设置在这里的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市场正式启用,大厅设有信息宣传栏,实时向求职者展示最新岗位信息。设置了服务窗口,专人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、职业介绍、招工用工登记、就业指导等服务。同时,在精准掌握企业缺工情况和求职者求职需求的基础上,每周三还会分主题、分行业、分岗位开展现场招聘会和直播带岗活动。

“我学历不高,没有什么专业技能,但是沟通能力很好,以前同事、身边朋友都说我很有亲和力。面对面交流,能更好地展示我自己,更快找到合适的工作。”张佩说,家门口有专业的人力资源市场,非常好。

为助力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能更顺畅地交流沟通,实现用人单位有效招工、求职者更快就业,我市各级人社部门搭建更宽“桥梁”,打造“家门口”就业服务站、15分钟就业服务圈,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高效、便捷、精准的就业服务。

因地制宜加强零工市场建设,有力保障务工人员权益,促进规范有序招聘用工。今年以来,全市新建零工市场(驿站)12家。

家住天山区延安东路社区的居民洁米丽古丽·马拉木带着孩子,来到社区的零工驿站。所有的招工信息都在大屏幕上,她把感兴趣的岗位信息拍了下来,准备一一联系。

“我家有小孩需要照顾,想找个离家近的工作。这里都是附近公司的招聘信息,很适合我。”洁米丽古丽·马拉木说。

不具备岗位需要的技能怎么办?天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秦雅静说:“我们不仅建有零工市场大平台,还有分中心和零工驿站,其中职业技能培训分中心会根据求职者的需求开办培训班,现在已经办过美容美发、烹调、烘焙等各类培训班。”

快速释放岗位需求,也是稳就业促就业的有效举措。

今年初,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印发了《2024年乌鲁木齐市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实施方案》,提出着力打造我市“14+N”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品牌,可谓月月有招聘,时时有服务,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工搭建对接平台。今年以来,除了举办综合性招聘活动,也围绕我市重点、特色产业发展,面向重点群体、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,开展特色招聘活动。

上半年,我市陆续举办了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、民营企业服务月、“技展天山”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活动、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等。

招聘形式上,也不再一味追求“大而全”,而是逐渐走向“小而精”。打通便民利企“最后一公里”,把招聘活动办在街道、社区,将岗位送到劳动者家门口;巧借商圈“烟火气”,把招聘会开进商圈,提供多元岗位,为求职者提供“多一个选择”;借助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加持,把招聘会开进乌鲁木齐高铁国际汽车客运站、乌鲁木齐站,让求职者到站即选岗,将人气就地转化为“才气”……

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升级,智慧就业在就业公共服务中发挥出更大作用。比如,对求职者而言,线上招聘不仅增加了就业渠道,还有效延展了招聘活动的内容和范围。与线下招聘相比,其传播范围更广、程序更简便。这大大便利了异地求职,同时有利于集成更多招聘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的信息,提供更丰富的就业机会。

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托“乌鲁木齐市人社局”微信公众号、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(http://www.wlmqrc.com/)线上发布岗位信息。各级人社部门在开展线下招聘活动的同时,也开展直播带岗,方便了求职者线上求职。以7月19日举办的2024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专场招聘会为例,近1300人现场求职,但直播带岗观看量达4.8万余人次。

聚力攻坚——重中之重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早就业、就好业

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是就业工作重中之重。今年以来,从政府部门到高校,各方快马加鞭、聚力攻坚,以更大力度、更快速度推动高校毕业生早就业、就好业。

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不放松,制定印发了《关于做好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为做好全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制度保障。

在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之前,持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“六进校园”活动,强化与高校协作配合,通过政、校、企三方协同,将招聘服务、政策宣传、就业指导、创业服务、职业培训、困难帮扶等6项服务一起打包送进校园。

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科负责人说,高校毕业生在校最后一年,尤其是最后一个学期,是毕业前求职黄金期。利用好这个时间段送服务进校园,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前延伸,向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,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尽早找到满意的工作。

截至今年6月底,我市各级人社部门已在22所高校开展公共就业服务“六进校园”活动120场次。

始于初秋、终于盛夏,又一年毕业季如约而至。离别的时刻,高校毕业生也迎来人生的新起点——就业。为切实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,我市各级人社部门正持续提供就业服务,让就业服务不断档。

全面开展全市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攻坚行动,开展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,以毕业生就业需求为牵引,精准提供政策宣传、岗位推荐、技能培训推荐及就业见习岗位推荐等服务,挖掘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等用人单位岗位,建立信息常态化双向推送机制,助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早尽快实现高质量就业。

高校毕业生的知识储备、学习能力、创新能力等,是他们的就业优势。但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、技能不匹配,也会导致就业困难。在采访中,有些企业招聘人员反映,这两年招人变得更为谨慎和“挑剔”,对求职者岗位要求、技能要求越来越明确。

如何破解这一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,助力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、稳定就业?人社部门、学校、企业共同发力,通堵点,强化人岗匹配。

“公共就业服务‘六进校园’活动,不仅是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,也为低年级在校毕业生提供指引,让他们提前为就业做准备。”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科负责人说。

新疆工程学院控制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罗仓喜,在毕业前参加了就业见习基地“企业开放日”活动,走进了位于甘泉堡经开区的新疆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。

“沉浸式参观、零距离感受,直观地了解了这家企业的生产流程、创新成果和文化氛围,让我对于提升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明确的方向。”罗仓喜说。

加强校企合作,搭建教育和市场需求互通桥梁,有助于高校毕业生毕业顺利就业。

今年5月底,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一行赴达坂城区开展“访企拓岗”活动,走进新疆众合鑫茂建材有限公司、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参观,就新能源人才培养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
乌鲁木齐各技工院校也坚持需求牵引市场导向,让产教融合贯穿育人全过程,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。

新疆安装高级技工学校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,强化需求导向。如何让学生切实掌握技能?校长助理王振说,不仅注重理论知识教学,更注重实操教学。“学校建实训基地,教学设备不断更新。组织学生分阶段到校企合作企业实习,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,再回到学校补充短板。”王振说。

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,是稳住就业基本盘的关键。要让高校毕业生快速成长,稳定就业,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。

记者采访了一家致力于智慧水肥一体化技术研发、推广的企业。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主管张露露说,招聘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公司以后,会进行“一对一”入职指导,后续依托公司企业大学构建的全链条、矩阵式的人才培养体系,对员工进行跟踪培养。

主动应变——顺应社会发展所需,多管齐下持续提高就业质量

当前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东风正劲,中国(新疆)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建设蹄疾步稳,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迎来投资兴业的战略机遇,岗位需求扩大,对劳动者的能力也越来越高。

记者还观察到,面对就业环境变化,劳动者也在调整发展路径,越来越多人选择主动对接职场所需,或根据自身所长投身更多元的就业形态……

面对这些变化,乌鲁木齐各部门单位、各企业主动应变,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。

为了精准服务,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做在前,根据需求有的放矢。

今年初,针对春节后可能出现的企业“招工难”“用工荒”等难题,在春节前,市人社部门就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了“暖冬行动”,聚焦重点企业、重点人群建立“双台账”工作机制,统筹各区(县)对各自范围内的企业和重点群体通过日常走访、电话回访等途径开展全面摸排,同时与工信、商务、市场监管、民政等部门协调联动,建立数据共享机制,更全面掌握用工信息,更广泛服务有就业意愿的群众。

常态化开展公共就业“访企入户”活动,通过“问需于企、问计于企”全面深入摸清企业公共就业服务需求和意见建议,了解企业用工需求,分层次、分行业、分类别建立全市“企业缺岗清单”,建立服务企业台账,以更有效帮助企业招人留人。

常态化“访企入户”过程中,将中国(新疆)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,深入企业走访调研,主动上门征询需求意见,梳理用人单位在用工招聘、校企合作、技能评价等方面的公共就业服务需求。按照自贸试验区所属区(县)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分布情况,为自贸试验区各类企业提供政策宣传、用工指导、创业担保贷款、就业见习基地申请、校企合作、企业自主评价机构申报、人事档案管理等专业化公共就业服务。

“人社部门工作人员不仅给我们详细讲解了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,还推介了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。我们公司用这个平台招聘,不向我们收取任何费用,所提供的求职者信息都真实有效。”新疆巍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筱梅说,有一位来自江西的求职者,通过这个平台看到了公司招工信息,投递了简历后被录用了。

走访发现,新疆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,进驻新疆自贸试验区的企业在用人工种需求上、求职者在求职方向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。

为了顺应市场需求,今年5月16日,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经开功能区块人力资源(就业创业)服务工作站在经开区(头屯河区)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挂牌成立。通过整合公共就业服务与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,针对新疆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类、商贸物流类、新招引成立等各类企业劳动者,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和指导办理、人才招聘、校企合作、技能培训、知识产权及工商代办等人力资源服务。

“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经开功能区块人力资源(就业创业)服务工作站也将根据企业用工职业技能需求、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等,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力度,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相关工作,适应企业新的用人需求。”经开区(头屯河区)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总经理刘世超说。

企业用人需求在变化,劳动者的就业选择也更加多元。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选择新职业,在新的赛道上创造新的可能。

一批批新职业,扩大了就业岗位增量,为各类求职者打开了就业新空间。比如,随着乌鲁木齐双合规网约车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,双合规网约车平台大量招募司机。根据市场需求,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举办招聘会的时候,现场还专门设立了网约车招聘专区,助力如祺出行、携程专车等平台线下运营公司招人,让有意愿从事网约车服务的求职者更加精准求职。

同时,在技能培训学校专业申报上,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就业培训指导科负责人也坦言,支持技能培训学校减少同质化严重的传统专业的申报,更多瞄准新业态、新职业开设新专业,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对接、与社会需求同步。

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于就业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。乌鲁木齐正将坚持精准施策与普惠服务相结合,扎实迈好每一步,以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。

数据看发展——

2024年1-6月,我市城镇新增就业6.00万人,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0.00%;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.36万人,完成目标任务的111.67%;新增创业0.64万人、带动就业1.87万人,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91.4%、103.9%。

线上线下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和“小精专”招聘活动273场,服务企业1.16万家次,达成就业意向6.99万人次。

支持企业组织职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,分类开展重点群体技能培训,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.66万人次。

关闭窗口